9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山东青岛正式启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万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出席活动并作主题报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健出席活动并致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出席活动。主题活动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谢焱主持。
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启动仪式现场
本届展会是种业振兴行动“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关键节点的行业盛会,共吸引全国种业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业企业、金融机构等种业从业人员共计2 万余人参加,包括3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75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内,共有2000 余家从事科研育种、制种加工、种子经销等业务的企业、机构参展。
作为展会的 “长期合作伙伴”,托普云农多年来深度参与,此次不仅携AI+种业新装备、AI+植物表型、智能人工环境等创新成果,同时围绕种业育、繁、推、管、服全链条构建种业创新体系,面向政府部门、生产主体、科研单位提供种业监管、制繁基地管理和育种能力创新服务。
在大会“信息发布”活动中,托普云农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朱旭华作“制种基地智能化提升的探索和实践”主题报告。他表示,针对当前制种基地的核心痛点,托普云农围绕作物生长全周期,通过运用无人机等AI新农具,结合图像识别,在制种基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对水稻花期预测、玉米雄穗识别、病虫害测报、水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数智赋能,构建基地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体系,助力种业基地实现降本增效提产。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朱旭华作主题报告
走进托普云农AI+种业体验区,无人机表型鉴定系统、种子表型AR分析系统、智能种子表型分析系统、AI智能体“问稷”,“知种”等AI新装备,吸引了大量参会嘉宾驻足。
托普云农董事陈曦介绍到,“围绕作物生长全生育期,无人机飞一圈就能精准识别和计算出苗率、生育期、作物长势、倒伏情况等重要指标,实现更加精准的农事管理。当‘问稷’ 智能体与可穿戴 AR 智能眼镜深度融合,便构成了我们的种子表型AR分析系统。依托托普云农多年田间作物表型 AI 算法库,可实现对作物株高、叶色、病虫害等表型特征的快速精准识别。”
“这款智能种子表型分析系统融合AI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搭载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通过多品种对比分析、智能分类分析、多形式数据监管等能力,为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种子提供精准高效的考种服务。”托普云农产品经理向展会嘉宾介绍道。
托普云农AI+种业新装备
针对种业科研“环境不稳定、数据难精准”的痛点,托普云农采用智能化控制、多模态智能成像、AI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植物表型组学装备,实现植物器官-单株-群体等不同尺度表型指标的高效采集和AI智能解析,形成“表型采集—AI分析—深度挖掘”的完整闭环,为种业科研构建起“可控、可测、可分析”的高标准体系。
目前,托普云农这些表型解析装备可适用实验室、人工气候室、植物工厂、大田等不同应用场景,为种质资源鉴定、智慧育种、精准高效种植等提供多尺度、高通量、高精度、高效率的植物表型解决方案!
在智能人工环境调控领域,依托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种质资源库、智能人工气候室、环控型植物表型分析系统等种质资源保护和植物生长平台,将智能感知、机器视觉、AI算法模型等技术与育种场景的真实需求相结合,为育种创新注入数智力量。
“环控型植物生长表型分析系统是我们首次将人工环境和植物表型技术创新联动起来的产品,它以‘表型智能解析+环境精准调控’为核心,双重赋能,颠覆传统植物研究模式。现已在植物生长研究、植物病理性研究、昆虫饲养等众多科研场景进行广泛应用。”托普云农产品经理介绍道。
托普云农AI+植物表型解析
除AI+种业智能装备外,托普云农制种基地管理和种业监管服务解决方案也吸引了与会嘉宾关注。
托普云农副总经理吴家满介绍道,“我们在全国先后已打造出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制种基地,覆盖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当前,我们以提高制种全要素生产率和制种产业管理服务效能为导向,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和无人机的普及应用,构建“数据平台+AI模型+智能装备”智慧种业发展体系,推进从经验驱动制种到数据驱动制种的范式变革。”
在广西马山县,托普云农打造“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利用无人机、田间巡检机器人等AI新农具,实时采集农情数据,并结合AI模型分析土地平整度、出苗率、肥量、杂草、病虫害、产量等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农事建议,为制种主体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农作物种子检验新规程系列装备、转基因品种快速检测仪、智能考种等种子装备也吸引了大量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关注。